近日,浙江温州一则关于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故意将摩托车推倒的案例再度引发热议,因为在此案中,老人承诺支付不具名继承人一定金额的钱,并获得了判决,但继承人未履行,这对银行和社会公众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浪费时间?严重影响信用
这并非是首次发生,2018年7月,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就曾审理了上海某小区业主在理赔协商中推倒托管车遭遇绊倒摔伤的案例,业主因为赔偿金额的问题故意将车推倒摔坏,被判决承担了车主的维修费用以及相应的精神赔偿费用。如果不按照合同约定实施履行,就是浪费社会最宝贵的时间资源,成为社会公众不信任的代名词,严重影响个人信用和商业信用,最终会付出深重的代价。
道德?法律?
老年人作为道德的代表,本应传承着社会的正气和价值,具有示范的作用。但如果朝着负面方向发展,将给年轻人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更是不尊重他人,完全没有体现人文情怀,也证明了现代社会中利益至上,法制建设重要性的问题凸显。
相关责任罚则待完善
其实,对于类似的“推倒摩托车”事件,只要司法解释清晰,责任罚则到位,公众自然也就会有所敬畏。
如今,我国已经推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黑名单”制度,档案中自然也就有了负面记录。对于个人而言,明确法律责任,在生活中应遵循道德规范,以道德为基础,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而对于社会而言,需要相关法规与制度的配套、完善,彰显法治精神和司法公正,让大家更加清楚、明确自己的底线。
责任得到完善,自然公益事业得到推动,这才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不可分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