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简称“郫”,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区县,也是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单位。郫县作为历史古县,文化底蕴深厚,经历过3000多年的时间沉淀,地域之广之大,成为四川内陆的文化中心之一。
郫都的发音为“pí”,源自汉语拼音,拼音职位在第四个位置上。郫都,在此处则是指郫县的中心城区。郫县历史版图之内的郫都有三个:西汉至清初,指现在的华阳城区;清朝至1949年,指现在华阳城区、外层地区和现在的丹景山庄一带;解放后起名,指华阳城区、郫都城区、十陵地区、大观地区、团结地区和华舟等地。
据《汉书》记载,郫县原名“草河县”,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址。古时,郫县境内交通不便,楚汉相争时,华阳城、白帝城、郫县三小城为盟主,对付侵敌被称为“围三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称“郫州”。建州后,郫州县城及华阳城先后成为州治。元代,分州为郫州和华阳州。明清时期,郫州、华阳州两州先后改为“郫县”、“华阳县”。至民国时期,郫、华阳两县先后并为郫县。东汉末年,刘备出山后,据有益州,在茂县(今四川什邡市)具保益州门户之用,而以华阳(今四川郫县)为策源,数次出兵下邳,从而奠定了汉中的重要地位。
郫县的名字与郫江流域有关,据《蜀志》记载:“郫江,入蜀西南,水色白,故曰郫江”。《蜀志》又称:“草河出岷,时严流通,为郫江源。郫,音辟。言岷水草河汇合为郫江之始也”,左思《吴都赋》亦用“郫江”一词,由此证实了郫为郫江之简称。
如今,郫县在成都市郊玩耍、旅游、饮食等方面非常活跃与繁荣,有十陵、大观、华阳等景点,拥有闻名全国的“郫县豆瓣”,还享有“天府之国郫县,鲜花之乡郫县”的盛誉。而通过这一篇文章,你也了解了郫县及其中心城区郫都的名称起源及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