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名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记录着各地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景观,被誉为地理学领域中的“语言”或“符号”。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命名这些地名的呢?最早的地理名称资料来自于一部书籍——《山海经》。
《山海经》又称《山经》、《海经》、《山海经注疏》等,是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地理山川、物产风俗的文学著作。据考证,最早的《山海经》所记述的内容,能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地理内容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南方和东方诸国的山川、地理、物产、民俗风情等自然、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极具价值。
而地名方面,《山海经》中的地名多以地形地貌、水系、区域特点、方位等为命名来源。例如:“渤海”,取自海内水流汇集形成一面洋流的“渤海之水”;“巨野”,取自古人称其为“远山大野”;“岳山”,取自形似两人并肩的山峰;“赤水”,取自水色鲜红如血;“泰山”,取自其巍峨、庄严、恢宏之势,意为“尊荣巍峨、泰然自若的大山”。
可以说,《山海经》为后代地理命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至今,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窥探到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