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更是指夜间的第三个时辰,根据古代中国的十二时辰制度,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根据《楚辞·九歌·东篱》的记载,古人将一天分为四更,即初更、二更、三更和四更,其中三更就是夜间的第三个时辰。根据古代用四更来表示整夜的说法,可以推断出古代的三更应该是在午夜时分。
而现代的时钟制度是以午夜为起点,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每个小时又细分为60分钟。所以,古代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可以推算为午夜后的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因古代的时间制度和现代的时间标准有所差异,可能会有一定误差。
古代的时间制度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太常见,现在我们更习惯使用24小时制来表示时间。但了解古代时间制度的变迁,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