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指撤退一段距离以避开危险或为将来预留余地。这个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这个成语的来源又是什么呢?它的典故是什么?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这个成语感到好奇,那么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为了争夺荆山,派出了大将田忌率军与楚军对阵。双方实力相当,田忌认为只有“退避三舍”才能获胜。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以良马换楚国马。
首先,田忌选出自己麾下的三匹好马和楚军的三匹马进行比赛。比赛规则是,每场比赛选手只要跑赢了对方就是赢。第一次比赛,田忌派出了一匹不如楚军的马,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派出了一匹与楚军平级的马,又输了;第三次比赛,田忌终于是派出了一匹实力最强的好马,赢了。
这时,楚军的马已经疲惫不堪,而田忌的马还有三匹,早已保存实力。于是,田忌派出了最好的两匹马,赢得了更为激烈的比赛。终于,田忌利用了“退避三舍”的策略,成功地战胜了楚国,保护了齐国的利益。
“退避三舍”来源于此,成为了一种比喻策略的典型表现,也成为了一种管理学中的应用技巧。我们可以从这个典故中学到,智者常保一份余地,以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