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Pluto)在 1930 年被美国天文学家 Clyde Tombaugh 所发现,即便最初被定义为行星类天体,也因为其尺寸太小,轨道特殊而饱受争议。2006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负责定义天体的全体大会上决定将冥王星除名,成为了矮行星或类地天体。
那么,究竟冥王星是否符合行星的标准呢?行星的定义有哪些特征?首先,行星具有足够的质量,保证自身足够的自重引力可以维持平衡,从而让自身保持球形的形态,其次,必须严格遵循八大行星的“清空规定”,即其轨道上不能有其它物体存在。
冥王星显然不能符合第二点规定,因为其所在的库伯带域中有着大量的冰矮行星;同时也不能符合第一点,因为其质量较轻,加上冰质成分,使得其密度远低于地球,从而无法呈现出明显的球形外形。
所以说,冥王星作为矮行星,与行星仍然存在很大区别。冥王星的命运可以看作是在天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展示了人类天文学知识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行星的定义标准和天体分类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