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都要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其中,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的出现,据说与屈原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因反对当时的统治而被贬到江边的一块荒山上,最后抱石跳江而死,成为后世传唱的“屈原投江”的传说。
据说,当时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危害屈原的尸体,就在江边煮粽子扔进江里,希望用竹叶裹起来的糯米粽子,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伤害屈原了。
而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煮粽子也变得越来越流行。粽子渐渐成为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美食,更逐渐演变为习俗。
吃粽子的寓意既有纪念屈原的意味,又有祈求平安、防御疾病的传统意义。特别是在南方地区,人们通常会在煮粽子的时候加入一些艾叶,艾草的气味可以驱蚊避虫,就算是被咬了也不会生病。